• slider image
  • slider image
:::

為什麼需要北投學與學程認證?

在地經營可以說是社區大學最重要的創校理念之一,尤其是在北投這個具有濃厚在地特色的地方,北投社大致力於在地經營更是理所當然,因此從創校時期就開始強調北投學,可以說是全國社大推動地方學的最先鋒。

而在超過十年的推動經驗後,如何讓更多北投人了解並重視北投特色?我們認為設法讓北投特色成為社區居民生活的一部分並且進行創新,恐怕是北投學2.0必要的功課,因此,我們企圖透過北投學學程認證,鼓勵更多元的課程將北投特色融入其課程中,當然我們也透過北投學學認證,鼓勵更多社區居民選讀北投學課程。

經過這兩、三年來的實踐,愈來愈多老師認同我們的理念,使得北投學課程愈來愈豐富也愈多元,接下來我們期待北投特色融入課程能有更深刻的內涵,而未來我們則希望老師與學員能有更多創新的作品,並逐步獲得社會的認同,讓北投成為一個既懷舊又創新的都會小鎮。

北投社區大學與北投學

北投文化基金會成立於2000年4月27日,以保存、推展文化、落實生態保育、衛生教育為宗旨,在回應「全球化」和整合「地方」算是比較成功的團體;基金會董事長洪德仁醫師專長於社區總體營造,在他帶領下關心土地、關心人們的溫暖情懷,推動「北投憲章」,以在地的精神展現真善美家鄉、創造北投的光與熱,進而疼惜台灣、關懷世界。基金會期許自身成為ㄧ個公共的社區平台,以社區總體營造精神及策略,一起面對多元議題,提供社區挑戰與發展的可能,期望打造宜居宜遊宜學的健康好所在。

基金會2000年發起「研究北投」開發「北投學」,贊助出版研究北投之學位論文;2001年「北投憲章」起草和連署;2002年創辦北投文化生態學院,頒發詹春化暨詹吳献清寒獎助學金,舉辦第一屆北投學學術研討會;2003年與教育局簽定委辦「北投社區大學」;2004年與北投社大合辦第一屆臺北學學術研討會。這幾項計畫都是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策略:以北投憲章為北投地區現在及未來居民建立更舒適的生活環境,找出北投人對於北投未來發展方向的最大公約數,同時促進國際交流,共同守護北投遺產。以北投文化生態學院及北投社區大學作為學習、認識、傳播北投憲章和北投學,深化地方學習體系。

北投社區大學2003年成立以來,即成為北投憲章「學習型社區」主要的推動單位。北投社大長期以推動「北投憲章」的理念,營造一個在地的學習平台為己任,重視社區學習力與行動力的結合與發揚。課程規劃涵蓋五大主軸:「社區營造、溫泉文化、藝術人文、生態自然與健康福祉」,以過去經營地方特色、社區終身學習、參與古蹟保存、社區總體營造的基礎,運用體驗式學習的方法,增進人與人的認識互動,進而擴展關懷、參與社區的公共議題,最終以「立足北投、榮耀台北、關懷台灣,培養具有世界觀的現代公民」為願景目標。

北投學與學術研討會

社區大學在知識解放的實踐上,發展歷程中自我積累出對應於學院的地方學或台灣學的知識生產,且更具有行動實踐力量。社區大學的發展與地方學蓬勃發展具有密切的關連性,建立以地方為思考及實踐主體的論述,並形成本土價值的知識系統,同時也建構社區大學在知識解放的實踐路徑及其內涵。

北投社區大學從2002年舉辦第一屆北投學學術研討會到2015年第十四屆為止,分別討論的主題共有北投社區等50類型,含蓋北投學、臺北學內涵及社大相關議題;發表文章計有王世燁教授《北投人的願景-「北投憲章」》等共195篇;參與的專家學者有林振春教授等305位,與會人員超過5,000人,產官學精英遍佈臺灣全島,對北投學到台北學相關操作的方法、形式、史觀建立、議題取向、方法論等論述承先啟後,實踐地方知識在地方生產。

2002-2003年學術研討會以揭櫫「北投憲章」和發展北投學為核心方向為主要內容特質;2004-2007年學術研討會將北投學擴大成為臺北學,借由社區大學、地方知識與文化實踐三者之間的互動,定位出臺北學的確切的範疇,並以士林北投通過健康城市認證為發展北投學、臺北學初期成果;2008-2011年學術研討會以地方學方法論與社區大學經驗的檢討為主要內容特質,充實人文、環境與科技的對話,提出以「台灣學」作為探討民間知識主體性之宏觀架構;2012-2015以北投社區大學講師教學研究為發表特色,以提升教學品質,鼓勵建立教學資料庫。

以社區大學的力量來推廣地方學,其實較地方政府及大學、民間團體都還要辛苦,最主要是除了地方知識的累積外,還得面對社大學術性課程開設不易的大環境挑戰,而非像地方政府只要能開研討會、大學只要能找到專業師資開設課程即可。當然,除此之外,經費來源更是一個社大的問題。

實際上,地方學應該是圍繞在身旁的產物,社區大學的課程中,也可去尋找許多關於當地的知識生產模式,如書法、攝影、美術等,都會有當地獨特的發展,這也是社大每一位老師可以去摸索、開發的領域。如何更加將北投學的成果帶動北投地方學習,將是未來要努力的目標。

北投社區大學企圖以學程和社團,經由公共論壇及參與,努力建構北投學和臺北學的方向是明確地;每年舉辦的北投學暨臺北學學術研討會是非常重要的審視、檢驗和連結機制;社大雖然從2008年起在體質上改變很多,但是還須要更細膩的操作方法與不斷地與行政人員、社區、學員對話,以真實地反映北投社大需要加強地方及北投居民需要,呈現北投地區生活面貌,帶動北投地方學習,回應北投憲章。

北投社區大學 學程認證

北投社區大學原有的課程以學群為主,分別為北投學、農業與環境生態、美學與藝術、語言與文化、生活技能、樂活等學群;自100年秋季班起,為了整合相關領域、群體等,以發展共同主題、目的之系統,規劃學程課程;期望開放學程申請後,能夠記錄學員們豐富的學習軌跡,幫助學員更有系統的規劃未來學習,提升終身學習之品質,以開拓視野,肯定學員們多年來在北投社大的學習成果,學校特別設置「北投文化」、「北投美學」、「北投健康」等三大特色學程的學程證明申請制度。

北投文化學程以「社會與文化」及「自然與生態」學群所規劃之課程為基礎課程,期能深入研習北投文化、生態之知能。北投美學學群,以「美學與藝術」及「生活與資訊」學群所規劃之課程為基礎課程,期能深入研習北投藝術、美學之知能。北投健康學程,以「歌唱與律動」及「健康與養生」學群所規劃之課程為基礎課程,期能深入研習北投健康與生活態度之知能。

申請「北投學學程」認證者,至少應修畢不同課程共24學分,且至少應具社區大學認可之社區活動、公共服務或公共論壇18小時公共參與時數。提出申請的課程不得填列前次申請前所選讀過課程,亦即提出申請並通過認證後,其申請前的所有課程於下次申請時須全數歸零。申請認證時,需同時繳交600字學習心得或其他可資認定學習成就之作品為附件。通過者,給予次一學期一門免費課程之優惠。「北投學學程」課程,係指經本校指定為北投學之相關課程。

以指標模式引導北投學課程開設

終身學習認證

2016年由學校主動發掘13位80歲以上學員,連續春秋兩季修習達2年以上,經課程發展委員會決議通過,頒行2016年終身學習認證證書,名單如下(其中謝梅珍因不希望洩漏年齡主動放棄):

105北投學課程開設狀況

申請表下載   

北投學指標(初版) 北投學指標(二版) 北投學指標(三版)
涉及北投文史、自然生態、環境等教學與研究 文化/知識經驗
1.地方認識
2.體驗(分享)
3.創作/產業化(文化再現)
在地文化的傳承與發想:
經由書籍考據或田野調查等方式,學習北投在地知識,並嘗試文化創意的構思。
例如探討北投溫泉產業的發展或自然生態,實際領航地景的文史趴趴走以及考察自然界景觀的動物生態踏查等課程可說是十分切合。
突顯北投在地特色 要怎樣的生活方式?如何回應「在地性」?
1.公/市民意識
2.回應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3.生活實驗概念與行動
「在地性」的實踐關懷:
肯認自己身為北投一份子的責任,經營地方的特色並關注在地公共議題。
例如土地開發與都市更新是北投近幾年持續爭論的議題,重視丹鳳山與薇閣開發案等建物爭議的北投科技公民即屬此類課程。
融入北投地區相關議題 協助生活實踐的方案(議題取向、行動取向)
1.從課程到社團(自主)
2.行動取向(實踐)
3.工作坊(尋找工作方式)
地區公共事務的行動參與:
以課程為溝通平台,針對特定議題籌組社團或工作坊,為在地公共事務付出具體行動盡一份力。
例如關懷弱勢與老人照護是未來的趨向,投入慈善義唱的向日葵婦女合唱團長期照護高齡長者,是本類課程的佳例。
申請公告:
  1. 公告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學程設置辦法
  2. 公告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特色學程申請說明
  3. 公告臺北市北投社區大學特色學程證書申請表

受理申請:
  1. 各課務專員主動於各會議(如講師、班代會議等)宣傳學程證書精神及申請辦法
  2. 各課務專員主動提醒符合資格之學員提出申請
  3. 各課務專員受理學員提出之申請書並彙整給學程委員會秘書

初審作業:
  1. 初審會議前,由各課務專員分工進行申請案件之查核
  2. 學程委員會秘書定期召集客務專員召開初審會議
  3. 召開初審會議並確認各申請案件是否符合申請條件

複審作業:
  1. 學程委員會秘書聯繫各學程委員確認複審會議時間
  2. 召開複審會議並由學程委員會秘書說明申請件數及初審結果
  3. 逐一確認通過初審之申請案件是否符合頒發學程證明之條件

結果公告:
  1. 公告初審及複審結果
  2. 訂定頒發學程證明書之日期與地點
  3. 通知申請人審查結果及頒證之日期與地點

頒發證書:
  1. 準備頒發學程證明書所需之各項材料
  2. 邀請通過學程證明之學員、其歷任授課講師、學程委員及各界賢達出席頒證典禮
  3. 進行學程證明書頒發儀式
  4. 每期所頒發之學程證明資料造冊裝訂保存,並公布於社大網頁

北投社區大學自民國93年創校,希望學員多元學習,涉獵不同的課程,增廣橫向面的廣度,以適應日常生活多樣性;學校也希望學員深度學習,思考、觀察知識來源,增加縱向面的深度,以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社大更希望學員參與社區,走出教室走進社區,增加學習應用和互動,以建立日常生活良好關係。讓北投社大成為北投地區終身學習中心和社會議題平台,創造多元的在地美好生活經驗。

北投社區大學原有的課程以學群為主,分別為北投學、農業與環境生態、美學與藝術、語言與文化、生活技能、樂活等學群;自100年秋季班起,為了整合相關領域、群體等,以發展共同主題、目的之系統,規劃學程課程;期望開放學程申請後,能夠記錄學員們豐富的學習軌跡,幫助學員更有系統的規劃未來學習,提升終身學習之品質,以開拓視野,肯定學員們多年來在北投社大的學習成果,學校特別設置「北投文化」、「北投美學」、「北投健康」等三大特色學程的學程證明申請制度。

北投文化學程以「社會與文化」及「自然與生態」學群所規劃之課程為基礎課程,期能深入研習北投文化、生態之知能。北投美學學群,以「美學與藝術」及「生活與資訊」學群所規劃之課程為基礎課程,期能深入研習北投藝術、美學之知能。北投健康學程,以「歌唱與律動」及「健康與養生」學群所規劃之課程為基礎課程,期能深入研習北投健康與生活態度之知能;每學程最低學分為18學分,其中包含學術性課程至少3學分,基礎課程至少15學分;並應參加社區活動、公共服務或公共論壇等至少18小時公共參與時數。

邱電化、林怡彤、陳素真、張曼娜、張清音、邱月薷等六位學員,經100年學程委員會審查合格,准予頒發學程證明,並於11月5日在北投學學術研討會時,隆重頒給第一屆學程證書。

北投社大課程與學員發展圖